那么我们这个“五大文化长廊”就是这个长廊我一直不是太理解,这个校园里面怎么出来的“文化长廊”?
我刚才说三大景观,我们称他是三大景观,因为我们追求的就是大气、和谐,“长廊我们没说它是“五大长廊”,是五处文化长廊,而且是五处传统文化长廊。我刚才介绍了一下我们的校园,我们校园是有八条甬路,东西向的从北到南分别是文苑路(音)、文昌路(音)、文华路(音)、桃李路、城西路(音)南北走向的有三条,是至善路(音)、至行路(音)和明德路(音),这些名字都是我们师生自己起的。
那么当时我们是征集的吗?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征集这个意见,你像文苑路、文昌路和文华路,这是我们的一个学生叫范长龙(音)现在是二年级的学习,是他命名的。
这么厉害。
很好。
他真的很厉害,那当时应该是在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吗?
二年级。
也是二年级。
我们的校园有八条甬路,东西走向的自北而南是文苑路、文昌路、文华路、桃李路和城西路,南北向的是至善路,至行路和名本路(音),我们这个文化长廊就是依托的东西向的五条甬路通过在围墙上做宣传看板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五个角度引进校园。在北边的文苑路上一共有20块看板,这个每块看板是2.2米×1.2米,能承载很多内容,这个作为古典文学长廊。 古典文学狭义上讲的古典文学就是先秦到清代的文学作品,所以在这个文化长廊上,20块宣传看板,我们就把诗经、楚辞、汉赋、乐府双壁、唐诗、宋词、元曲、唐宋八大家、散文就是把这几个主要的很有影响的文学样式把它展示出来,用这个点来带动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中古文学这个层面。 文昌路是我们的主干路,这里面设置的八个宣传栏,每个看板还是2米多×1米多,这个是《劝学励志》上的。因为它是我们的中心大道。为什么叫文昌路?因为它是有着这种很好的预期的。那么《劝学励志》长廊里的,我们主要是把在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些劝学的名篇、劝学诗和比较有影响的古代学规结合起来。比如说,《百儒家学规》(音)这种它的学院,它的后期远大的名声就和这个学规,朱熹定的这个学规有直接的影响,把《弟子规》摘进来。文华路就是南侧围墙上有15块看板,是把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诸子百家》把他引进校园,有人讲《诸子百家》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地位是什么呢?它是中国文化的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基石,2000多年依然是辉煌无限。在这里面,15块看板这要是把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杂家,这六大家的一些经典的代表著作,用节选的方式在这里展现出来,用以领导学生对诸子百家有更深的认识,更深的理解。
桃李路上我们是把它设置为一个家风、家训长廊,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是32年,在工作经历当中有这样一个体会,包括我们自己的家庭,有时候对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或者教育上一些缺失,很多情况有人讲学校没教育好,老师的问题,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大教育的观点。一个学生所承载的教育,学校很重要,家庭更重要,社会不会缺失的。学校这是专业教育部门,社会教育它是一个大的环境,家教是怎么来理解呢?有人讲家教其实就是这个人一生来处世,他干事修身的一个道德底色,特别特别重要。而现实当中有很多家长他往往放弃了这个,因为有这种现象,就是说“老师我们这个孩子除了老师的话,谁的话不听,你们帮我好好看着孩子。”这就反映出了家教的严重缺失,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但是学生的发展不是很好的话,失败的基准是特别大的,所以桃李路是在我们中心部位的很显眼的地方,我们就把这样的地方,很有限的地方把它设立了一个家风、家教。16块看板,引进了15家,这个有康熙大帝的家教,有唐太宗、周公旦、诸葛亮、曾国潘、张英(张廷玉的父亲)还有在中国传统教育里面作为启蒙教材的诸子教训。就是要把古时人们在家教、家训方面对子女的教育这种智慧,引进校园,来拓展我们的教育的覆盖面。
最后一个长廊就是最南端的城西路上的,它是16块,是国学知识长廊,这里面需要讲一下,有同学说,你说的这些都是国学知识,没错,我们用这个国学知识作为长廊的命名,我们的内容就是国学里面的常识性知识,引导学生去了解它接触它,比如讲,我们中国历史上作为国家组织形式的分工制、运行制,那么政权的顺承、继承这方面来讲,嫡长子制、宗法制。另外是经济方面的赋税制度,这里面我们建设了唐代的唐初的宗教制,唐中后期的两税制,明代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就是通过对这些经济制度的建设,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历史上对中国建设发展很重要的一些制度,然后用历史的眼光他将来去看到现代制度。另外这里面还建设了军事方面的明朝的卫所制度等等。是用常识性的这种知识引导他去接触更深广的传统文化。在五个文化长廊的设置之初我们的预期是划用了一个成语叫“窥一斑,见全豹”那么我们这70几块看板,能承载一些内容,但是针对传统文化来说那是沧海一粟,能不能“窥一斑,见全豹”?不可能,所以我们把这个成语改了,叫“窥一斑,求全豹”,就是对这个很有志趣的师生进一步看下去,比如说刚才说经济制度里面的赋税制度,这四个很有影响的制度,再有没有其他的?哪一个时代出现的?为什么出现的?如果我们的学生经过他自己的深入研究和学习得出这样一个文章来,中国历代税制改革及其历史贡献,那可能就是不是那么难。
刚才听咱们的冷校长讲了这么多,我对咱这个五大长廊已经比较期待了,就是特别想见到了它成型了之后会是什么样的,因为这里面承载了太多太多的知识,包括刚才校长讲的很多东西就是我自己都比较缺失的,什么时候我们这个能够建好?
我刚才讲,学校校园改造完了以后,2015年开始我们开始搞校舍外部的环境文化建设,2015年下半年到5月份三大的景观已经完成了,目前的这五处传统文化长廊已经进入制作阶段,应该是在暑假之前就能完工了,等我们的新生入学的时候它可能就是我们的一个教育资源。
就是9月份开学的时候,初一学生新生入学就能看到了,那到时候我们也要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