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欢迎。
那么对于咱们二中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当环境文化物化的过程完成以后,最核心的部分是在后两个“内化”和“积淀”。
怎么去让学生能够从里面得到?
能够去接触它,认识它,能从中有所感悟。
变成孩子自己的东西。
这个内化的过程,一个景观形成以后,一般会有两种现象,一个是很新鲜,昙花一现,然后就成了一个装饰性的画墙;另一种也是我们所祈求的,我们所盼望,就是它昙花一现感兴趣,然后通过内化把它变成一个校园的教育资源,所以这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将来你去看我们文化长廊的时候,就在一开始那种视觉上我们就已经考虑了,比如讲我刚才讲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我们又是初中,我们学生的国学的根基是很浅的,而这些都是文言文方面的经典的著作,他能接触多少,所以如果是比较锦瑟(音),我们是以两种形式出现的,上面是文言文,下面就是白话文,这样和他的文化素养、年龄相符合,当他一看白话文是这样的,那么文言文是怎么说的,一看这一段这样说的,那么全文是怎么说的?那么整个著作是怎么说的,就一步一步地延伸下去了,最后走的很远。
就是。
内容设置都考虑。
让孩子都理解了,他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到这个骨子里。
对对。另外在选择面上也有所考虑,比如我讲了,刚才很多走廊就是10几个版面,最多的是20多个版面,我们20版面就是介绍了20个成语故事,那么学生他不用一个周的时间,他就已经能够很熟悉了。那么这就是我们设计之初设计起点太低了。在内容上如何选择?所以我刚才讲就是家训,家风家训这个,我们是15家的,为什么把家训做这么多的展示呢?就是选择更多的点,让它看到这一个点,它可以求全豹的时候会把后面更广泛更大的东西引进来,然后他就扩大了他的视野,深入进去,进而有所感悟了。
那么在形式上如何让你对校园文化得到一种内化,发挥它的教化作用呢?这里面我们有这么一个设想,刚才说我们的初一孩子到了学校之后就会看到这个,那么到时候我们就会设计一些研究性的作业,初一的上半年就给你两个认识我们的校园、认识我们的文化长廊。然后你给它设置一个一个的层次,很明显的这种题,先验试“三大景观”,“三大景观”是怎么陈述的为什么用它?“五个文化长廊”包括什么?分别是几块?都是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它是诗词的,介绍这个很好的爱情诗,诗经我们选择的一品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依人,在水一方”为什么选它?琼瑶把它变成了一个现代的歌曲,学生接触起来有基础,因为你看这是个很美的爱情诗,那诗经里面比这个很美的爱情诗有没有?你能找几个?10个?20个?爱情之外还有哪几种形式,其他的有多少啊?一共是305篇,如果我们的学生了解了60、70篇的话,那么他就是个小小的“诗经通”了,而这个他这个底蕴就很厚了。
就是我们也是用心良苦的从中去找这种考虑到孩子可能会感兴趣的兴趣点,与他们实际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就像您刚才讲的,琼瑶把它变成了一个电视剧什么的,可能孩子感兴趣,我们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了,让孩子去接触更多的。
给他一个“点”,当他走下去就是一个很大的“面”,再去继续走下去就是个庞大的“库”。
那我们学校下了这么大的力气去打造这个“文化长廊”,营造学校的校园的文化氛围,您的预期效果是什么?就是孩子,比如说像咱说的这个9月份新生来了,它可能经过四年,您的预期是当他们四年之后走出去,离开咱们二中的时候您希望他们能得到什么?